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

瑯琊榜-人物(三)

瑯琊榜-人物()-皇室
靖王蕭景琰:梁帝第七子;因祁王謀逆罪名而與梁帝產生心結,梁帝一直刁著他、壓著他。19歲之前,他也是個無憂的陽光少年哪!慘案發生之後,他真正開心的,一是梁帝准他隨時入宮探望母親,二是與林殊彷若回到年少時的玩笑鬥嘴。
太過耿直,所以梁帝不喜他。他所受的打壓與軍旅風霜,他其實都覺得沒甚麼,那是他的責任與義務,真正壓在他心頭的,只有赤焰案帶來的糾結。
而後也正因為他的耿直,梁帝信任他,他才有機會替敬愛的兄長祁王與一生摯友林殊翻案。沒有林殊再度出現,他定在廢太子或譽王的壓制之下鬱鬱一生。
想想,如果沒有赤焰案,大梁在賢明祁王的領導之下,靖王與林殊攜手護國衛國…光想想都會微笑。
(王凱,是帥,身材又好,重點是,聲音也太迷人了!
《赤血長殷》唱的是他的最忠心摯友林殊:這風雨一路,他隻影獨走,拋卻歡喜悲涼感受;病骨一身,未雨綢繆,心中算謀,幾人看透,縱年壽難永,無愧一生所求…)

靜妃:醫女,靖王母親、林殊義姨母,當年因要照顧宸妃而進宮。我覺得是全劇裡最心計的一位。
林殊的忍耐與謀畫,皆因親身經歷,經過地獄般的苦楚,所以他的步驟堅毅可以想像。但,靜妃,完全不知來龍去脈,即使當年歷經祁王含冤與義兄家破人亡,她畢竟只是個后宮婦人,即使親見的,也不會太多。
但她是一直堅信事實被扭曲、存著撥雲見日之心。一年年的堅忍、一步步的推論,她能讓梁帝心生愧疚而命她在寢宮偷偷祭拜宸妃、她可以在第一時間認出林殊的手筆、她能夠明白要瞞著靖王的原因從而加以掩護…
很可怕的女子!在一開始她發現春藥酒的處理上,就能見出她的機變。
最佩服她的,是她的忍!沒有她,林殊成事時間必定拉長,或許等不及也不一定。

梁帝:全劇最大反派。不了解自己兒子祁王,將其將計就計誅殺,造成了一代悲劇。封鎖東宮的那一段,是發揮的最好的一處:原想去散散心,看看心愛的太子,沒想竟見太子飲酒作樂。想發作、又要忍,想上前,又得退的煎熬。
說是無情無義無德無政,卻也讓大梁繁榮了幾十年,做為一個君王,總有些不得不然的狠辣。靖王說的,一姓之爭,殺戮牽連,不就是亙古以來的君主之道嗎?

譽王蕭景桓:最像梁帝的皇五子,親生母親是滑族的玲瓏公主;而也正是這兩個原因成了他的原罪,導致他自盡的悽慘下場。
最像梁帝,所以梁帝最疼他,也最害怕他如同梁帝奪皇位時的造反;玲瓏公主所出,所以不怕走和母親一樣的道路,先是支持梁王再來反咬。
梁帝真的是自私到沒有理解過任何一個孩子,譽王其實都一直聽話順從,如果梁帝從祁王死後就能選定譽王當太子,最後也不會被林殊逼得那麼慘。
譽王臨死前,終於向林殊冷笑承認:靖王再如何優秀,都難望祁王項背!
就憑這話,譽王真的比梁帝與廢太子眼光犀利許多。一開始就極力爭取梅長蘇的他,雖不後悔自己所選的路,卻是清楚自己為惡之報應。
(黃維德,年輕時候笑起來很可愛,年紀漸長,氣質有累積。)

言皇后:言侯妹、言豫津姑母、譽王義母。爭權奪利,打壓後宮所有嬪妃;與淡薄心死的言侯不合,梁帝亦嫌她偏狹。
她是真疼譽王,譽王也是真孝順;但其中不免存著互利的牽制。如果,她知道了譽王竟是滑族玲瓏公主之子,在怨恨梁帝之餘,會不會也後悔如此一生?

太子蕭景宣:梁帝是過猶不及了:前太子祁王太過優秀,備受朝臣擁戴,梁帝猜忌;這次就找個庸庸碌碌,如何拍馬也趕不上自己的太子(雖說表面上是因為他寵越貴妃)
太子也權謀,可基本上是毫無遠見的短視近利;聲色犬馬,眾人奉承才是他的心願。他是被寵壞了,梁帝有意為之的寵、越貴妃無限的護、謝玉徇私的捧,結局就是對方一收手,他根本就站不住。
被貶獻州,好歹保住性命,保住家人,雖不得志,已然幸運。

越貴妃:太子蕭景宣之親母,典型的憑美色爭寵,想兒子當皇帝的妖嬌狠毒。
給穆霓凰下春藥酒當場被抓,面對所有人指控還能滔滔申辯的那一段,那臉皮厚如城牆。不過,有一句話說得好;梁帝認為太子是畏罪默認,所以不敢說話,越貴妃哀鳴:難道是要太子將所有罪名推給自己的母親嗎?
不到黃河心不死!太子被廢,到獻州安穩過日子,她還野心不熄的與夏江勾結,落得瘋狂,斷了廢太子的一切前路。不過,政治鬥爭,這種下場是她早早預想到的吧?不甘是因為沒有得到,而非努力過程的辛勞,若重來一遍,她還是會選同樣的路吧?

祁王蕭景禹:所有想翻案的人的心中楷模。因為是楷模,所以距離平民百姓一大段,沒甚麼特別感覺。他對梁帝慷慨激言該撤掉懸鏡司,注意到的是夏江防備的臉色大變;他在獄中冤屈飲毒酒,心疼憤慨的是敘述的人,如衛崢、林殊。
(男演員氣質是夠。)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